- · 《地学前缘》刊物宗旨[09/07]
- · 《地学前缘》征稿要求[09/07]
- · 《地学前缘》投稿方式[09/07]
- · 《地学前缘》收稿方向[09/07]
- · 《地学前缘》数据库收录[09/07]
- · 《地学前缘》栏目设置[09/07]
地学前缘论文参考文献标注(参考文献中的学位(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6.好多人不知道的是大部分内蒙人居然说山西话,更不知道的是大部分内蒙人是山西人走西口的后裔。 27.响沙湾是我国的AAAA景区,每年都会吸引无数的海
26.好多人不知道的是大部分内蒙人居然说山西话,更不知道的是大部分内蒙人是山西人走西口的后裔。
27.响沙湾是我国的AAAA景区,每年都会吸引无数的海外游客,并且还有着世界上最长的骆驼队,超过500峰。
28.内蒙古气候干燥,去旅游可以带些泻火药、晕车药、润唇膏、护肤品等。
29.高考网上实时滚动报志愿是内蒙特色,学名“分数志愿清”。
30.6-7月看花园,8月看草原,9月看落叶,11月看白雪茫茫,四时之景不同。
31.内蒙古是扬(羊)眉(煤)吐(稀土)气(天然气全国第一)。
32.内蒙古人从来不相信喝醉,情怀从来都是胡扯。
乾隆时期的刘墉是个什么职位?
提起刘墉,就不得不先说说刘统勋。
刘统勋是刘墉的父亲,在乾隆打击张廷玉时,刘统勋积极献言献策。当时担任左都御史的刘统勋建议乾隆:
“敕下大学士张廷玉,会同吏部衙门,将张姚两姓部册有名者,详悉查明。其同姓不宗与远房亲谊不在此例。若系亲房近支,累世密戚,现任之员开列奏闻,自命下之为始,三年之内,停其升转。”对于刘统勋的和建议,乾隆表示赞赏,刘家从此开始飞黄腾达。
第一、刘墉的起点在《宰相刘罗锅》里,刘墉是皇太后的干儿子,也就是乾隆的干弟弟。但在清朝历史上,根本没这回事,乾隆从来没有刘墉这位干弟弟。
刘墉虽然出生于官宦之家,但从他家族的历史来看,他的学习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
刘墉的爷爷刘棨,28岁考中进士;
刘墉的爸爸刘统勋,26岁考中进士;
刘墉考中进士时,已经32岁,他不仅比祖父辈的晚,同辈甚至晚辈考中进士时也比他年轻。
话说,刘墉中进士那年,有很多人建议乾隆,给他点一个状元,但有两个人反对。一个是刘统勋,另一个是乾隆。
刘统勋反对自己的儿子点状元,他打的是什么算盘呢?
刘统勋当时是乾隆面前的宠臣,已经位极人臣,本来就已经很招人嫉恨了,然后将儿子点为状元,那不是恨上加恨吗?
点了状元就要留在京城为官,对手不他,天天拿着“游标卡尺”盯他儿子。刘墉哪件事办的不如意,就会有人以此做文章,指桑骂槐地针对刘统勋。
所以,在刘统勋看来,刘墉不仅不能当状元,叫榜眼、探花也别干了,就有个普通进士算了。普通进士大多外放,到了外地当官,山高皇帝远。何况以刘统勋在庙堂的地位,天下无人不知,他儿子待在地方也不会有人欺负。
此外,刘统勋如此谦让,既能为自己家族谋平安,还能博一个好的名声,增加在乾隆面前的印象分。
乾隆不同意点状元又是为何呢?
他已经重用了刘墉的爸爸,如果再点刘墉为状元,知道情况的人会觉得刘墉有文采,许多不知道情况的人就会觉得有裙带关系。
乾隆如果真的点刘墉为状元,刘统勋再关照一下他儿子,不利于刘家父子忠心皇帝。
所以,乾隆不能给刘墉状元,只给了一个二甲第二名,但继续留在京城,入翰林院,从基层的庶吉士做起。
第二、因父亲而受牵连1755年,刘墉考上进士没几年,从庶吉士做到了编修,又熬到了侍讲,突然天降横祸。这个不幸,来源于他爸刘统勋。刘统勋身居高位,伴君如伴虎,因一件小事惹得乾隆勃然大怒。什么事呢?
乾隆年间,回部有位首领阿睦尔撒纳叛乱,出兵占领了乌鲁木齐,清军撤退,撤到东边的巴里坤与哈密。
1755年,乾隆派刘统勋去新疆视察清军驻地,也就是代表朝廷察看军情和慰问将士。刘统勋实地考察形势后,给乾隆写了一封信,建议乾隆放弃巴里坤,全军退守哈密,整军备战。等时机成熟,再反戈一击。
乾隆受到信后,非常生气,下令将刘统勋押送回京,抄家,刘统勋家人也被一起下狱。乾隆为何生气?
他非常担心刘统勋是汉人的代言人,与回部的阿睦尔撒纳勾结一起。刘统勋是军机大臣,在军中颇有影响力,是能够调动士兵的,万一出现乾隆担心的情况,大清就会不堪设想。
这些事完全是由于乾隆的多疑而引起,如果前往视察的是满人,乾隆段然不会大怒,更不会抄家。
两年后,乾隆发现完全是自己多想,刘统勋是无辜的,就将财产还给了他,还让其官复原职。经此一跌,刘统勋赶紧安排刘墉去外地当官。
这次抄家事给刘墉的影响特别大,给他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刘墉吸取经验,此后为人处世风格、为官之道也发生转变。
刘墉也开始变得会讨好皇帝,这也是无奈之举。他深知全家的小命都在皇帝一个人手里,只有让皇帝高兴,他才能平安。
文章来源:《地学前缘》 网址: http://www.dxqyzz.cn/zonghexinwen/2022/1208/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