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新时代地方高校国际化地学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2)

来源:地学前缘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五) 收,促进地方高校“在地国际化”教育发展 “在地国际化”主要指高校利用现有的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在校园中实现本土特色与国际化交融,建设

(五) 收,促进地方高校“在地国际化”教育发展

“在地国际化”主要指高校利用现有的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在校园中实现本土特色与国际化交融,建设富有本土特色的国际性校园,从而影响并作用于高校学生,最终实现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办学目标[8]。

东华理工大学促进“在地国际化教育”,积极开展国际学生培养工作,接受地学领域外国留学生,教育覆盖本、硕、博三个教育层次,同时学校接受外籍博士进站工作,2017年江西省首位外籍博士后从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并留校工作。2019年首批巴基斯坦留学生获得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和硕士学位,培养的巴基斯坦留学生,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通过“在地国际化”教育,培养了东华理工大学学生的国际化意识,有利于实现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目标。

东华理工大学重视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不断丰富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并获批科技部“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国际杰青)计划。近几年来,近百名教师赴国(境)外访学进修和留学深造。每年邀请近百名国外学者来校讲学。同时聘任毕业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外高校的留学博士回国任教,聘任巴基斯坦、缅甸等国家高级专家来华参与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并助推东华理工大学“在地国际化”发展。

三 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现存问题与挑战

(一) 国际化教育科学规划不足

教育国际化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国际化教育科学规划不足是制约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瓶颈之一。由于东华理工大学国际化办学经验不丰富,顶层设计及战略统筹亟待完善,国际化学科和专业建设滞后,国际化人才交流机制不健全,国际化教育不能引领学科建设的发展。

(二) 人才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地方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由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地方的高校国际化竞争能力低下。同国内名校相比,由于东华理工大学办学硬件条件、师资队伍水平、地域经济等条件差距大,尤其受地学特色专业的影响,在国际化教育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对国际高水平人才和国际学生缺少吸引力,为数不多的生源主要来自亚洲、非洲发展中国家。

(三) 承担国家重大需求能力不足

东华理工大学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自然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共建的具有地学和核科学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其作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人才培养基地。在对接国家核战略资源需求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又因战略地位的特殊性限制了国际化的发展,迫切需要在新的方向上发挥出重要作用。在如何应对“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水安全问题及其对中国“一带一路”的影响等重大战略需求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四) 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欠缺

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的校园文化也被赋予新的内涵[10]。我国文化安全形势复杂,围绕发展模式和价值观的竞争日益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多元文化与各种思潮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文化观念、理想追求等高校文化带来巨大冲击。如何创新地方高校国际文化传播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微媒体”“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跨越时空、大众参与、多向交流的特点和优势,既保持中华文化历史底蕴,又富有时代特色平台,传承和创新国际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和方法亟待深入探讨。

四 地方高校国际化教育发展探索

(一) 优化顶层设计,促进文明互鉴

通过孔子学院平台,与国外高等院校在教学规划、教学管理等层面交流沟通,学习国外先进教学资源和教学理念,并同境外高等院校进行深入的教育交流、进修教师、学生互派等多方面合作,促进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东华理工大学处在国际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的发展起步阶段,积极利用国家政策支持,与“一带一路”东道主国家深度融合,建立基于“一带一路”条件下的孔子学院。2020年,东华理工大学与青海民族大学共同承办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孔子学院,彰显了东华理工大学国际化办学特色和中国文化传播事业发展的综合实力,促进东华理工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

文章来源:《地学前缘》 网址: http://www.dxqyzz.cn/qikandaodu/2021/0511/524.html



上一篇:浅谈培养农村学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下一篇:学前融合教育知动课的教学策略初探以广州市海

地学前缘投稿 | 地学前缘编辑部| 地学前缘版面费 | 地学前缘论文发表 | 地学前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地学前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