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双一流建设与大类招生改革背景下南京大学地学(3)

来源:地学前缘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首先需要认识到“双一流”建设设定的参照系是国际上的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而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改革本身也是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专业设置相对

首先需要认识到“双一流”建设设定的参照系是国际上的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而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改革本身也是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专业设置相对应的,专业划分过细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会制约“双一流”建设进程。因此,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与“双一流”建设并不矛盾。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在学制和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大类培养必然会使专业拔尖人才培养受到影响。大类培养的目标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交叉复合能力,而拔尖创新人才往往是为那些“吃不饱”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因此,需要对具有拔尖人才潜质的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1. 地学各专业的内涵挖掘与课程建设策略

为了配合2017年跨学院大类招生,南京大学2017版教学计划修订的调整幅度较大。大类培养的第一年学生是在“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 大类中一起学习包括新生导学课、全校通识课、公共基础课、大类平台课以及不同学院开设的菜单选修课程。应当说,这是一次大类人才培养的大胆尝试。这种尝试给原来各学院的教学计划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专业课程的课时压力。与各院系原教学计划相比,由于增设了大类平台课和部分公共基础课,在总学分不变情况下,各专业的必修课学时必须压缩。以地质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普通地质学”为例,在大类平台课中不能完全采用原有教学大纲,而是对以往“普通地质学”的内容进行了分解,减少地质学方面的内容,增加了地理、大气以及环境学的部分内容,组成了“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导论”课程。“普通地质学”的其余部分增加了地史学和更多实验课程后,作为一年级下学期的菜单选修课。

另外,由于总学分的限制,在二年级分流后的专业课学时压缩是具有挑战性的。由于多数教师已经适应了原有教学大纲内容,普遍认为学时压缩会降低学生专业培养。我们认为,这次招生和人才培养调整是对传统教学内容的一次改革“倒逼”过程,因此教学观念和方法可能要进行一些重要的调整,如将“课堂授课”为主转变为“课下学习”为主;加强实践类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推免”政策和开设研讨课推动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等。

2. 国际化视野与研究型人才培养策略

国际化是近年来很多国内综合性大学或者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但需要指出的是,早期或第一阶段的国际化过程更多的是从扩大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生专业兴趣的角度出发的。而要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更重要的是扩大一流专业的国际影响力。例如,野外实习是地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而国内外共同组织的国际化实习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到地学是全世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自豪感和存在感。近年来,南京大学分别组织了中—俄贝加尔湖、中—美新西兰、中—加落基山脉、中—法阿尔卑斯、中—澳Broken Hill等国际化联合实习。再如,2017年南京大学依托由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建的南京大学“生物演化与环境科教融合中心”开设了“生物演化与环境国际班”,在培养跨学科、多视角、国际化的创新型复合人才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3. 重大科学问题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

南京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与环境”理科实验班是联合地质、地理、大气、环境四个学院开设的综合实验班。实验班的开设,既是为了适应学科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实际需求,培养具有跨学科处理问题能力的复合型大地学人才,也是为了在强化和保持南京大学大地学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进一步与国际一流大学普遍采用的大地学培养模式接轨;同时,作为推进我校“三三制”[5]改革的先行试点,尝试“2+2” 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前2年按大类培养,后2年分流到具体专业),为南京大学今后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四、小结

不管是“双一流”建设还是跨学院大类招生和人才培养改革,都是国家、教育部和高校从更高层面制定的战略决策和部署。作为综合性大学中的地学专业教师,应当自觉学习这些决策的由来、意义,甚至包括从更广阔更专业的教育学相关理论[6-7],从而转变对改革的抵触情绪,从全局出发、尽最大努力,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计划进行主动调整,以配合教育教学改革。同时通过实际参与教学改革,“教学相长”,教师也可以切实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

文章来源:《地学前缘》 网址: http://www.dxqyzz.cn/qikandaodu/2021/0319/463.html



上一篇:关于一带一路地学合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丹妮玩具携手引领学前早教新航标

地学前缘投稿 | 地学前缘编辑部| 地学前缘版面费 | 地学前缘论文发表 | 地学前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地学前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