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双一流建设与大类招生改革背景下南京大学地学(2)

来源:地学前缘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其次,地学领域相关问题的社会关注度逐年上升。高中生由于不了解地学专业内涵,对很多社会问题和科学问题不能与地学专业之间建立联系。但是,对于

其次,地学领域相关问题的社会关注度逐年上升。高中生由于不了解地学专业内涵,对很多社会问题和科学问题不能与地学专业之间建立联系。但是,对于在读的地学专业本科生而言,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已经对地学各领域问题的内涵有所把握,并且较容易在不同地学领域中寻找到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因此,本科毕业后继续学习深造就成了他们发自内心的选择。

再次,国民整体素质与经济水平提高也是地学人才继续深造的重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和学生不再急于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而是选择继续深造。

在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就是一年后的专业分流。在施行跨院系的大类招生之前,每年也会举行专业分流的宣讲会。但由于时间关系,这种宣讲会多数就是在宣传本专业的师资队伍、科研成就、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等一系列的数字指标,这可能反而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宣传效果并不明显。在跨院系大类招生背景下,争夺优秀的有培养潜力的学生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不仅涉及学院内部,还涉及学院之间。那么,如何通过学科内涵的宣传,使学生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自己的未来研究方向,从而将真正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本人?如何使人才竞争变成一种友善的良性竞争而不是相互拆台?这些可能正是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地方。

在大类招生背景下,优秀的本科生流失、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这种现象使我们思考如何从更具体细小的方面入手,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从事地学本科专业学习。

1. 地学知识进入中小学课堂

目前,中国地质学会推动下的“地学知识进中小学课堂”的工作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尤其是在地学领域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应当在这一活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但需要注意,地学问题是在众多基础学科支撑下发展起来的,很多地学领域的科学问题复杂,甚至存在争议。因此,“地学知识”的精选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在中国地质学会的统一指导和引领下,形成一批有影响、共识度高的“科普级”书籍、视频或者电视节目非常必要。

2. 在新生中扩大地学宣传

为了改变地学专业在家长和学生中的消极刻板印象,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采取过一些现在看来不合适的方法,比如学校改名、专业改名和专业课程名称“去地质”现象。在专业内涵没有任何改变,或者少许改变的情况下,这些改名并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反而成为专业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如何在新生中扩大地学知识尤其是学科专业内涵的宣传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在大类招生和自由选择专业的大背景下,这一课题显得尤为重要。

3. 增设更多的地学类全校公选课

新生宣传或者一次讲座都很难深入解读一个专业的全部内涵,而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了解地学或者某个分支的研究内容。目前,南京大学教务处以及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力支持教师开设全校公选课,已开设的公选课包括:“认识地球”“自然灾害与人”“生物进化与环境”“自然简史”“地球的故事:从宇宙大爆炸到工业革命”“地球、历史与生活”“城市化与地质环境”“城市化与地下空间利用”“地表双雄:生物和矿物”“月球探索”“分子考古学:揭开史前文明的奥秘”等。

4. 加强新生导学及其“慕课”建设

“新生导学课”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开设的全校性开放选修课。作为一门课程,必须详细介绍本学院内部各专业之间的有机联系、知识体系构架以及与国家需求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地学专业的内涵。

5. 组织丰富多彩的地学知识推广活动

地学知识不仅是“科普”重地,同时也是关乎国家甚至是人类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重地。通过深度挖掘地学研究与重大国际热点问题的相关度,在重大地学事件发生后,或者重大科研成果公布后开展全校性地学知识讲座、地学知识竞赛等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地学知识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在读地学本科生的专业自信和专业热情。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学拔尖人才培养策略

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4]在教育部部署直属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央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视频会议上强调: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各高校要大力发展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纳入“双一流”建设方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文章来源:《地学前缘》 网址: http://www.dxqyzz.cn/qikandaodu/2021/0319/463.html



上一篇:关于一带一路地学合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丹妮玩具携手引领学前早教新航标

地学前缘投稿 | 地学前缘编辑部| 地学前缘版面费 | 地学前缘论文发表 | 地学前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地学前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