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96岁的中国地学专家冯增昭:“号脉”山川,研究(2)

来源:地学前缘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0-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金振奎解释称,单因素就是能够反映古地理环境某个侧面的客观标志,比如岩石类型、颜色、地层厚度、化石、地球化学指标等等。编古地理图时,首先要

金振奎解释称,单因素就是能够反映古地理环境某个侧面的客观标志,比如岩石类型、颜色、地层厚度、化石、地球化学指标等等。编古地理图时,首先要编制每个单因素的分布图,比如砂岩含量等值线图、地层厚度等值线图等等,然后把单因素分布图叠合在一起分析。

看着冯增昭和乔秀夫两位地质研究前辈坐在13亿年前的“海滩”上,讨论文章中的点点滴滴,郑秀娟十分感慨,“时代变迁,造物主给人类留下了很多谜一样的地质现象,需要地质学家们不辞辛苦到野外去勘察,办公室里培养不出地质学家。中国的地质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地质学家艰苦卓绝地努力与奋斗。”

为了“凑足”高质量稿件,冯增昭常常自己打电话向老朋友们约稿,同时也会自己写稿。在面对投稿时,冯增昭更是不敢有一丝懈怠。

“打个比方,怎么知道全国哪些地区的创新力强?首先选择一些能反映创新力的指标,即单因素,例如专利数量、国家奖数量等等,编成分布图,最后看哪些地区这些指标高,那么这些地区就是创新力强的地区。”金振奎表示,定量古地理图可以让研究者根据古地理图找“宝藏”,成功率更高。

那时金振奎还在华东石油学院读书,在一次讲座中见到了冯增昭,此后便下定决心要跟着冯增昭读书。从国外攻读硕士学位归国后,金振奎跟着冯增昭读了博士。

2018年10月5日,国庆假期,冯增昭依然在办公室里看字典学习。图/郑秀娟

“就像画等高线地形图,线条在哪个地方要拐弯,怎么画才平滑都有讲究,甚至地图上标注的地名,都是个大学问。字太大,会盖住线,太小又看不清楚,都需要经验。”金振奎回忆,在基本功上,冯增昭抓得很紧。对学生的论文,冯增昭也会逐字逐句推敲,连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学生被批评到哭鼻子,是常有的事儿。

“弟子成才,胜于著译”

9月的北京天高云淡,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位于学院路的办公场所内,一栋灰色的实验小楼静静伫立。《古地理学报》中英文版编辑部、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的办公场所都在这里。很快,国际古地理学会的牌子,也会挂在这里。

那一天,冯增昭似乎十分高兴。

扎实的野外考察也为冯增昭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打下了基础,冯增昭曾出版《华北地台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中国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中国沉积学》等十几部著作,为中国的古地理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大量优秀成果。

对每篇投来的文章,冯增昭都亲自审阅、把关,而且修改起来非常认真,逐字逐句,包括标点符号。“无论修改后录用的,还是退稿的,他都要写出意见和建议。他常说,要让不会写文章的作者通过向《古地理学报》投稿而学会。他对作者认真负责的做法也培养了潜在投稿者。”金振奎说道。

沿着楼梯的木质扶手一路向上,就能看到淡黄色房门的216房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冯增昭每天准点来这里“打卡”上班,风雨无阻、周末无休。

暗红色的封皮已磨得发白,书脊处粘贴的透明胶布也打起了卷,在冯增昭的办公桌上,厚厚的英汉地质词典浸染了岁月的痕迹,也陪伴他走过几十年的科研时光。

“号脉”山川,十四省市步履遍

金振奎还记得自己被“扔”到云贵地区野外考察。“老师就说要去看剖面,然后会给当地地质部门打电话,剩下的就要靠学生自己去开拓了。”金振奎不无自豪地说,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独立考察的过程中,自己练就了一身本领:不需要向导,只要一份交通地图、一份地质图,就可以找到要研究的地层剖面。

“虽然我还有很多想法,但也知道自己快97岁,是真的老了,因此不再担任理事会的职务。但还希望能够作为一名会员,为国际古地理学会的发展尽力。”2022年7月16日,在国际古地理学会成立大会上,为此努力多年的冯增昭饱含深情地说道。

但创办刊物要经历三大关口:经费关、刊号关、稿源关。

冯增昭曾荣获全国地质科技工作者的至高荣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在退休后的20多年间,他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学,执着于提升中国古地理学的研究水平,把这一学科的学术影响力推向世界,被誉为地学领域的“不老松”。

今年7月,96岁的冯增昭在国际古地理学会成立大会上发言。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私底下,学生们也会“吐槽”,但多年以后几乎每个人都很感谢这份“严格”。“就是因为这么严格,我们才能有所成就。”金振奎感慨,冯增昭门下的学生,每个人内心都足够强大。

文章来源:《地学前缘》 网址: http://www.dxqyzz.cn/zonghexinwen/2022/1009/596.html



上一篇:刘嘉麒:地学旅游为桂林旅游业态提供新模式
下一篇:地学前缘论文发表网(地学前缘审稿周期)

地学前缘投稿 | 地学前缘编辑部| 地学前缘版面费 | 地学前缘论文发表 | 地学前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地学前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