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实施背景技术要求与主要(3)

来源:地学前缘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同时,要求培训期间请各承担单位、各县(市、区)旅普办同志相互主动联系、对接,协商下步普查工作的具体安排。 (2)县级培训 1)由各县(市、区)旅普办负

同时,要求培训期间请各承担单位、各县(市、区)旅普办同志相互主动联系、对接,协商下步普查工作的具体安排。

(2)县级培训

1)由各县(市、区)旅普办负责。培训对象是县(市、区)涉及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的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同志、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各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负责同志等。由县旅普办领导、各县普查队队长、技术骨干进行授课、讲解。

2)要求建立联系平台,明确责任人并建立联系电话台账。

3)此阶段要求发放旅游资源问卷调查表:一是明确要求各乡镇负责将问卷调查表发放到所辖的全部行政村,并责任到人(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二是要细致、简单、明了讲解问卷调查表的填写要求;三是强调表中“填报单位”、“填表人”、“联系电话”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4)明确县直各部门旅游资源大普查相关资料收集清单,清单要明确提交内容、格式、方式、时间等内容。

4.3 收集资料与利用

(1)省直部门资料收集:由省旅普办统一收集,各普查队到省旅普办拷贝。资料收集清单、内容、格式、时间等由省旅普办具体确定。

(2)县(市、区)级资料收集:由各县(市、区)旅普办统一负责收集,普查队到县旅普办拷贝。县(市、区)资料要全面,除收集相关专业资料外,要收集研究成果资料(如县志、文物志、人物传记等)。县旅普办资料收集清单、内容、格式、时间等要求由省旅普办给出参考样本,各个县根据具体情况以及普查队伍的实际需要和要求进行补充、完善。

(3) 收集问卷调查资料:由县旅普办统一收集。

(4)资料利用:综合分析研究的同时要及时填制筛选信息表,并充分考虑后期数据建库需要。

4.4 编制大普查设计书

(1)由具体承担各县(市、区)旅游资源大普查的地勘单位负责设计书编写。

(2)认真学习理解《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技术要求(试行)》,特别是要深刻理解名词释义。

(3)旅游资源大普查队根据收集的资料、问卷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确定重点普查区和一般普查区。

(4)编制的设计书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查批准后,方可作为实地普查工作的依据。上级主管部门是指省旅普办、省地矿局、省煤田地质局、省有色地勘局的其中之一。

(5)设计书编写提纲参见《技术要求(试行)》附录B。

4.5 实地普查

(1)要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求全、准、实,实现村、街道等全覆盖。

(2)在整理分析收集的资料、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与调查村的村民(调查人员)一起进行实地普查。

①突出特色、资源互补:围绕“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建设推动,重点突出具有贵州特色的山地旅游资源。同时,在已有的人文类旅游资源周边,重点围绕新发现自然类旅游资源开展工作,形成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互补。

②确定普查路线:群专结合路线在普查工作要求贯穿每个行政村中的主要村民组和主要旅游资源单体所在的地点。

③选全普查对象:具有旅游开发前景,有明显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单体。重点强调新发现。

④填写《旅游资源单体普查表》:特别注意结合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相关内容填写此项。如性质与特征项——填写旅游资源单体本身个性,包括单体性质、形态、结构、主体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以及单体生成过程、演化历史、人类影响等主要环境因素。共有7类,具体如下:

1)外观形态与结构类:旅游资源单体的整体状况、形态和突出(醒目)点;代表形象部分的细节变化;整体色彩和色彩变化、奇异华美现象,装饰艺术特色等;组成单体整体各部分的搭配关系和安排情况,构成单体主体部分的构造细节、构景要素等。

2)内在性质类:旅游资源单体的特质,如功能特性、历史文化内涵与格调、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经济背景、实际用途等。

3)组成成分类:构成旅游资源单体的组成物质、建筑材料、原料等。

4)成因机制与演化过程类:表现旅游资源单体发生、演化过程、演变的时序数值;生成和运行方式,如形成机制、形成年龄和初建时代、废弃时代、发现或制造时间、盛衰变化、历史演变、现代运动过程、生长情况、存在方式、展示演示及活动内容、开放时间等。

5)规模与体量类:表现旅游资源单体的空间数值如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体积、容积等;个性数值如长度、宽度、高度、深度、直径、周长、进深、面宽、海拔、高差、产值、数量、生长期等;比率关系数值如矿化度、曲度、比降、覆盖度、圆度等。

文章来源:《地学前缘》 网址: http://www.dxqyzz.cn/qikandaodu/2021/0316/458.html



上一篇:打造地学合作新平台中国东盟地学合作研讨会专
下一篇:增进对话交流推动地学合作年中国东盟矿业论坛

地学前缘投稿 | 地学前缘编辑部| 地学前缘版面费 | 地学前缘论文发表 | 地学前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地学前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