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地学课程思政内容探索与建设思考(3)

来源:地学前缘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首先,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信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把专业知识讲全讲清,更要把知识背后的价值、实践包含的真理、理论蕴

首先,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信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把专业知识讲全讲清,更要把知识背后的价值、实践包含的真理、理论蕴含的信仰讲明讲透,体现出科学理论的真理魅力,让青年学生具有强烈的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体现在实际教学科研中。其次,广大教师要注重党性的强化,努力提升培养素质,教师是知识的启蒙者,更是领头羊,要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力度,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最后,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对以后从事地质工作以及个人发展都有关键的影响。教师通过地学名人轶事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利用鲜活多元的育人渠道帮助学生对未来展望,在对地学优秀科研成果的讲解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13]。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沉闷的氛围,让学生不再抵触上专业课,同时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但对话题的选择,教师也要考虑到国家环境、时代背景等因素,以便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学会理性思考、辩证批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13]。应充分认识地学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在思政教学的传承与创新中积极有为,真正发挥人文资源的育人功能,推动地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

2.培养方案的修订

应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地学背景的培养方案。而人才培养方案应当体现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各要素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要求,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活动以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优化。

在教学计划中,地学教研组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培养方案,根据地学各专业相关特点制定相应的课程教育目标,将专业培养和素质培养同时进行,不断加大实践课时的同时,需要增加素质教育及思政教育,以制定更灵活创新的教学计划。在制定课程标准的环节时,将专业课程标准和思政标准相均衡,两者都应重视。教学活动环节应引入思政元素,将思政培养贯穿地学课程教学,在实践中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如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游览当地地学遗迹,鼓励学生讨论地学遗迹产生的地质背景,比如参观唐山大地震的遗迹,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游览黄山地质风景区,可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领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生态保护认识的重要性。考核方式应该综合理论测试和实践测试。同时,培养方案的完善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系统地学习地学知识及地学思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为学生提前制定未来职业规划和奋斗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实现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观的目标。

3.教学大纲的更新

教学大纲是教育的骨架,更是教师工作的主要依据。教学大纲是针对教学工作做出的规定,主要表现的是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为此,要扎实做好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设计,明确思政教育的具体要点、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针对具体课程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地学课程思政大纲在制定时应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教学大纲应设置课程教育管理制度,形成课程思政教育管理规范,明确德育内涵和德育元素,使课程育人目标更加清晰、具体。著名哲学家冯契提出的“化理性为德性”“化理论为方法”,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德育为先”就表明当代学科建设中,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中又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利用地学课程中传统元素的教学资源进行思想教育把“以德育人”的教学理念贯穿到课程教学内容中。

其次,加强教材和制度创新建设,加强教材编审,规范教材选用,引导教师将教材作为体现国家意志、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地学课程思政同样离不开创新,地学课程思政的创新,一方面要坚定地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的专业地学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具有地学专业背景,能够从事跨专业工作的复合型人才[14-15]。这种教材创新可以将思政教育与某一具体地学教材联系,并设为课程的一个必经环节,以“工程地质学”为例,教学大纲在制定该课程时,可以增加工程地质学课程思政探讨环节,让学生联系实际充分思考,并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分享和讨论,如探讨地质灾害带来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学生在主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就是地学课程思政学习的过程,以此展开课程的创新,并推动思政的发展。

文章来源:《地学前缘》 网址: http://www.dxqyzz.cn/qikandaodu/2021/0119/392.html



上一篇:地学类专业大学生质量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实施背景、技术要求与主

地学前缘投稿 | 地学前缘编辑部| 地学前缘版面费 | 地学前缘论文发表 | 地学前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地学前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