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联通主义视角下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地学课程资(2)

来源:地学前缘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移动学习理论 传统的书本移动学习工具因获取知识渠道的狭窄性及知识更新的滞后性已逐渐与数字时代脱节。移动学习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一种新的学习

2.移动学习理论

传统的书本移动学习工具因获取知识渠道的狭窄性及知识更新的滞后性已逐渐与数字时代脱节。移动学习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通过网络将分散在各节点中的知识链接起来,内化形成学习者个人的知识体系。移动教学体系下的新型学习平台具备了因以下主要优势:移动网络资源中海量知识体系;兼具类型多样的课程资源形式;便捷化的学习形式;碎片化学习时间和空间。

二 联通主义视角下移动学习地学课程平台建设方案

学习和知识存在多样性的观点中,学习是与特定的节点和信息资源建立连接的过程,为了促进持续学习,我们需要培养和维护连接,发现领域、观点和概念之间的能力是做核心能力,流通(准确、最新知识)是所有联通主义学习的目的,决策本身是学习过程。

(一) 平台特色内容体系设计原则

为构建合理的地学课程资源平台,基于联通主义视角节点和连接理论,充分利用移动客户端的优势构建地学课程平台,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课程资源的多元性

资源的多元性是提升资源平台的重要因素和提升学习兴趣的前提,建立以网络课程、讲解直播、教学课件、科技文献、专业书籍等为体系的多元资源库,合理构建网络节点和网络节点半径控制,基于节点的建设优化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信息资源,基于连接延伸知识体系,构建科学地学资源脉络。

2.连接构建梯度性

平台资源构建以满足知识储备和地学基础差异不用的学习者,构建阶梯状资源体系,逐级推进:基础知识连接-专业能力知识连接-前沿知识体系连接。

3.程序使用高效性

移动学习可以作为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外的“第三学习时间”,为充分发挥一定教学优势,确保学习者学习便捷、便利和接受学习的高效性。充分发挥移动设备如笔记本、平板、手机等移动设备与便捷网络接入的优势,实现在线学习与离线学习的统一。

4.信息资源的时效性

持续不断的知识创新、优质连接的建立和高质量的网络形成过程是联通主义学习持续追求的目标[3]。保证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动态性是促使地学课程资源建设长期有效使用的根本。

5.课程资源平台的教学交互性

知识体系的单一传输式教学忽视了学习的多样性、学习者学习的有效性,也忽视了网络信息时代以及移动学习所提供的便捷,联通主义学习中个人与集体学习环境和学习网络的创建都依赖于持续的教学交互的开展。而当前不断涌现的各种新型教学交互技术与媒体,使得教学交互的方式多样、周期变短、频率激增、深度提高、效率增加。因此地学课程平台资源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交互手段和平台,促使教学相长。

(二) 基于联通主义移动课程资源平台建设内容

联通主义视角下地学课程资源建设,是基于移动学习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解决地学课程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外,还兼具了数字化学习的优势和联通主义所强调的网络的概念,实现平台建设的便捷、高效、合理和实用。其体系构架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优化整合下地学资源库建设

结合网络资源和地学课程资源建设面临的现状,结合本校地学研究现状,构建以下模块组成地学课程资源库:如图1所示,共有五部分构成:一是课程基础资源,包含地学基础知识体系,以文字、图片、视屏等多种方式保存;二是课程专题资源,自然社科两大体系下的土壤、气候、植被、生物、水文、旅游、农业、地质等学科专题;三是课程阶段资源,适应不同地学基础的同学,由基础知识、能力提升、前沿领域的三级跨度;四是课程实践资源,建立基于野外实习基地的综合实践资源;五是地学科普资源。资源创建过程中积极构建有益连接,建立碎片化知识体系和树状知识连接构架,横向扩展与纵向延伸的知识体系。

图1 优化整合下地学资源库

2.教学交互平台建设

教与学交互是联通主义视角下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地学课程资源构建的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设计适应联通主义移动学习情境的教学交互分析框架:一是发挥移动教学平台优势,移动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广泛交流的平台,呈现了多样化的交互方式:微信平台、作业系统、互动客户端以及专业化课程学习软件(如学习通);二是优化使用“地学的第三学习时间”,碎片化的学习时间成为地学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后的重要辅助学习手段,建立知识点的翻转课堂模式或者微课模式,有效提升学习者学习效率;三是建立评价-反馈-优化-评价的平台互动反馈体系,学习者与其他个体成员构成一个复杂的学习网络,通过在网络体系中,优化网络信息资源,设置多种方式交流形式和反馈机制,建立互动评价-反馈-优化体系。

文章来源:《地学前缘》 网址: http://www.dxqyzz.cn/qikandaodu/2020/0930/353.html



上一篇:让地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修武县自然资
下一篇:地学游击小分队:这样干活

地学前缘投稿 | 地学前缘编辑部| 地学前缘版面费 | 地学前缘论文发表 | 地学前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地学前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