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国地学期刊近六年 (2012~2017)的国际影响力(3)

来源:地学前缘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六年来,英文刊虽然数量上不敌中文刊,但是比例上,英文刊以平均79%的入榜率对比中文刊24%的入榜率。这说明期刊在国际化、走出去工作中,英文刊相

近六年来,英文刊虽然数量上不敌中文刊,但是比例上,英文刊以平均79%的入榜率对比中文刊24%的入榜率。这说明期刊在国际化、走出去工作中,英文刊相对中文刊来说,具有巨大的优势。中文刊靠自己强大的读者群,在国内期刊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国际化方面,中文刊受语言的限制,在推广宣传等工作方面,难度要远大于英文刊。故国内英文刊,与国内一些历史悠久,根基扎实的中文老刊相比,力量不容小觑。但是,国内的英文刊都是在中文刊强大的基础上成长发展起来的,没有中文刊的积累,国内的英文刊也不能在短期之内取得如此的成绩。

学科发展与期刊发展的步伐有时不完全一致,期刊编辑应该随时审视自己所在学科的发展情况,并调整期刊的发展侧重点。当学科发展快过期刊发展时,作为学术期刊编辑,应及时跟踪学术动向,多与国内外学术界研究人员交流,多参加学术研讨会,尤其是国际会议,与活跃在国际学术界的科学家多认识,尤其是许多青年学者,他们多走在学科发展的前端,而且与国外交流合作也不少。当期刊发展快过学科发展的时候,期刊就应该出来发挥学科带头的作用,发掘热点问题,引领学科的发展。作为学术期刊编辑,我们应经常思考期刊与学科发展的关系,两种方向相结合,要想期刊走出去,首先编辑就得走出去,转变办刊理念,多交流,多沟通。

[1]伍军红,肖 宏,张 艳,等.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评价指标研究[J].编辑学报,2016,27(3):214~218.

[2]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国际引证报告》暨《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发布会》[EB/OL].[2016-12-08].

[3]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2年[R].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4]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3年[R].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5]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4年[R].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6]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5年[R].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7]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R].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8]中国知网.中国国际品牌学术期刊名单:2012,2013,2014,2015,2016[EB/OL]. [2016-12-10]. .

[9]高雪莲,杨慧霞,付中秋,等.专业学术期刊与学科发展相辅相成[J].编辑学报,2014,26(1):71~73.

[10]陆海光.期刊的定位与期刊的发展[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7(2):81~83.

[11]温晓平,马秋明,窦春蕊.中国顶尖科技期刊的学科分布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116~121.

[12]张志强,王雪梅,段晓男.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现状与中国影响力分析[J].政策与管理研究,2016,31(4):477~486.

[13]郭俊仓,何博雅.科技期刊发展与科学建设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9,10(4):256~258.

[14]张学文.促进专业研究与学科成长:学术期刊及其编辑的功能——以教育学科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6):52~58.

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不仅是国内出版业研究的热点[1],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能为国内作者、读者、编辑、出版者等相关从业提供参考。但目前国际知名的期刊评价如Thomson Reuters的JCR只能给出Web of Science收录的100多种中国大陆期刊引证报告。我国大多数学术期刊影响力数据欠缺,导致期刊发展方向和目标较模糊,相互之间的比较竞争也不清晰。因此,2012年,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技术文献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研制发布了首份全面评价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名单。在这份名单中,首次公布了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这是我国首次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揭示我国学术期刊走向世界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标志着我国学术期刊有了统一的国际影响力品牌标识[2]。这次公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报告(2012版)》,是按2011年度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和国际他引影响因子排序,计算公式为:综合排序序参量=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序号×2/3+国际他引影响因子序号×1/3,按照这个结果公布了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分别选自统计对象按CI正排序(并对奇异行为进行修正(JMI))的top5%和top10%(top10%是指top%5-10%之间的期刊,并未包含前top5%的期刊,下同)。本文以2012~2017年《年报》,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榜单[3~8]作为数据来源,探究近五年国内地学界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发展状况,并从宏观把握国内地学学科发展的现状和优劣势,并探究了地学期刊发展和学科发展之间微妙的关系。1 地学类期刊2012-2017年总体入榜情况作者统计了地球科学各学科期刊入榜情况,有个别期刊属交叉学科,则选择其在学科中排名更靠前的那个学科作为期刊的主要学科。由于地学类期刊,工科类比较多,所以在文章中, 在考虑期刊收录时,将SCI和EI均列在研究范围内,且以笔者成文时间为准,即在文章写成时间点,以前被收录,后来被撤销收录的视为没有被收录;或者以前没有被收录,现在被收录的,视为被收录;有些期刊既被SCI收录又被EI收录,则只计一次收录。在榜单的国际影响力的计算中,被引频次采用的是SCI引用,别的期刊引用均不计入,而年报中的影响力排名,则是选用了《年报》中各学科期刊综合他引影响因子排名前60%的期刊,以及博士论文和会议论文,不包括硕士论文。根据年报的学科分类,本文所研究的地学期刊主要包括天文学(P1),测绘科学与技术(P2),地球物理学 (P3),大气科学(P4),地质学(P5),海洋科学(P7),自然地理学(P9),资源科学(P4,F3)。作者统计了国内地学期刊在2012~2017六年中,期刊的整体情况和在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评价中的表现,即中国国际品牌学术期刊名单的入选情况,结果如图1~3所示。图1 地学类期刊2012~2017年总数和入选总体情况图2 2012~2017年地学类中文刊概况图3 2012~2017年地学类英文刊概况从图1-3可以看到,2012年到2017年,这六年内地学类期刊的总体发展状况和中英文分别的发展情况。五年内,地学期刊的总数呈现稳步增加的趋势,期刊总数分别为243,251,257,261,263,269,数量一直在增多,每年新增期刊数分别为8,6,4,2,6,增速一直在变慢。图2和3则分别展示了地学类中英文期刊数量的发展情况。中文期刊在过去五年内,新增期刊量,分别为3,1,2,0,8,由于中文刊的老刊基数大(六年中文刊总数分别为224,227,228,230,230,238),故新增数量在图上几乎看不出来,所以整体上看中文刊的数量比较稳定。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近六年英文刊的数量情况,英文刊总数分别为19,24,29,31,33,31,增长量分别为5,5,2,2,-2,增长量持续减少,且增长速度持续变慢。把中英刊放到一起比较,可以看出就数量上讲,中英文刊齐头并进,但是英文刊原本数量就很小,2012年只有中文刊的8.3%,到2017年发展到13%。从地学期刊这个角度可以窥见,在新创建期刊上国家的政策导向倾向于稳步增加,控制增速。中英文刊平衡发展,但是英文刊作为新兴的产物,相对中文刊刊数太少,仍有提升空间。2012~2017年地学类入选期刊数分别是:77,76,75,80,80,77,基本呈现稳定状态,有轻微上下波动。把中英文刊分开来看,中文刊从2012~2017入选的期刊数分别是:63,57,53,56,54,50,数量整体上呈现递减的趋势,但2015年出现一个突跳;入选比例分别为28.1%,25.1%,23.2%,24.3%,23.5%,21%。英文刊近六年入选期刊数分别为:14,19,22,24,26,27,数量逐年持续上升;入选比例分别为:73.7%,79.1%,75.8%,77.4%,78.8%,87.1%,这说明近六年内,英文刊不仅数量在增多,而且期刊质量也在提高。2 地学国内期刊国际影响力与学科国际影响力现状比较专业学术期刊是学术论文发表的平台,无疑对学科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学术期刊的发展又依赖于学科进步的推动[9~11]。期刊编辑应随时注意这二者之间关系,并相应地调整期刊发展的侧重点,才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作者统计了国内地学各学科期刊的发展状况,和相应学科的发展情况,发现学科不同,二者的发展情况不同,故期刊相应的发展策略也应有所不同。图4 地学各学科期刊数量概况图5 地学学科入选比例按学科排名图4显示了地学类学科期刊规模排行,来源数据是2012~2017年各学科期刊数量平均值,这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近五年来地学期刊的学科规模。从地质学开始,逆时针方向,是按期刊数量递减顺序排列。地质学六年来期刊数量分别为98,101,103,104,103,108,以年平均102.8绝对数量优势占据着地学类期刊第一大学科。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海洋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小差不多,每个学科差不多有25~35份学术期刊的规模。自然地理学以每年平均18.2份期刊,位列规模第三小;资源科学以平均13.7份的期刊数量,为地学学科类第二小的学科;天文学在过去的六年内,保持期刊数量为5份,不增不减,是地学类最小的学科。图5显示的是地学各学科入选比例排名,数据来源依然是2012~2017入选比例的平均值。其实,在2012~2017中任一年,各学科入选比例变化不大,排名更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但是取六年平均值也是为了将六年的情况做整体分析,因为对于某些基数较小的学科,选择某年的数据可能出现较大偏差,不具备代表性。从图5中可以看到,自然地理学以过半数入选影响力名单的比例,位列第一。由此可以看出,自然地理学的期刊总体而言,是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期刊的质量较高,学科发展较好。地球物理学以接近40%的入选率排列在第二位。测绘科学与技术期刊以7.1%入选率排在最末位。从以上几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国内地学期刊的发展情况。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的地学学科的发展情况又如何呢?张志强等[12]的研究是根据WoS的研究方向分类,与本文中所采取的学科分类方法不完全一致,但是我们可以将一致的学科在此作为借鉴,以期对地学学科发展获得整体的把握。张志强等[5]的研究中与本文重合的学科有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自然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五个学科,其中地球物理学从2009年起,中国的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自然地理学的论文数量在2013年也发展为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大气科学的论文数量自2010年发展为世界第二,海洋科学论文数量在2012年发展为世界第二。从论文的影响力方面来看,我国各相关领域的篇均被引频次和高被引论文都低于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其中,地球物理学与平均水平的差距最小,地质学与平均水平的差距第二小,然后是自然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的差距最大。可以看出,国内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发展与国内的地学学科的国际影响力表现不尽相同。比如自然地理学期刊,在国内地学界算是发展得很好的期刊,但是国内的自然地理学学科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差还是比较多,差距是大于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的,排在第三。这属于期刊发展实力强,而学科相对弱了一点点的情况。而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这两门学科,中国作者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最接近的发达国家水平的,但是这门学科的国内期刊影响力比例分别排在第二和第四,属于学科发展较期刊发展稍强一些的情况。当我们发现了自己所在刊物和学科发展之间细微的差别后,就应该及时地调整策略,利用前人研究的成果来为期刊发展服务。学科发展和期刊发展之间这种微妙的辩证统一关系研究已经不少[13],学术期刊作为一个平台看法刊发科研成果,当期刊的发展略强于学科发展的时候,就应改转变为主动引导学术发展。反之,学科发展势头强于期刊发展的时候,期刊的发展就要依靠学术界提供高质量的稿源。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想,学科发展强于期刊发展的也说明这些学科的优质稿源外流情况更为严重。地学学科的期刊应该根据自己本身的不同情况,制定各自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调节期刊发展的侧重点,会更有利于期刊和学科的发展。3 结语国际影响力榜单基本包含了某个学科领域在年报中的排名靠前的期刊,但是也有排名靠中甚至是靠后,却进入榜单的期刊。其次,排名靠中甚至靠后,却进入榜单的期刊,以英文刊占绝大多数。进入榜单的中文刊基本上在年报中是处于几乎绝对的领先位置的,而榜单后半段,基本是英文刊包揽,这个特点在进入榜单期刊较多的学科,如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地质学,海洋科学,自然地理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近六年来,英文刊虽然数量上不敌中文刊,但是比例上,英文刊以平均79%的入榜率对比中文刊24%的入榜率。这说明期刊在国际化、走出去工作中,英文刊相对中文刊来说,具有巨大的优势。中文刊靠自己强大的读者群,在国内期刊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国际化方面,中文刊受语言的限制,在推广宣传等工作方面,难度要远大于英文刊。故国内英文刊,与国内一些历史悠久,根基扎实的中文老刊相比,力量不容小觑。但是,国内的英文刊都是在中文刊强大的基础上成长发展起来的,没有中文刊的积累,国内的英文刊也不能在短期之内取得如此的成绩。学科发展与期刊发展的步伐有时不完全一致,期刊编辑应该随时审视自己所在学科的发展情况,并调整期刊的发展侧重点。当学科发展快过期刊发展时,作为学术期刊编辑,应及时跟踪学术动向,多与国内外学术界研究人员交流,多参加学术研讨会,尤其是国际会议,与活跃在国际学术界的科学家多认识,尤其是许多青年学者,他们多走在学科发展的前端,而且与国外交流合作也不少。当期刊发展快过学科发展的时候,期刊就应该出来发挥学科带头的作用,发掘热点问题,引领学科的发展。作为学术期刊编辑,我们应经常思考期刊与学科发展的关系,两种方向相结合,要想期刊走出去,首先编辑就得走出去,转变办刊理念,多交流,多沟通。参考文献:[1]伍军红,肖 宏,张 艳,等.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评价指标研究[J].编辑学报,2016,27(3):214~218.[2]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国际引证报告》暨《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发布会》[EB/OL].[2016-12-08]. ?page=1&tabid=3.[3]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2年[R].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4]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3年[R].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5]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4年[R].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6]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5年[R].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7]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R].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8]中国知网.中国国际品牌学术期刊名单:2012,2013,2014,2015,2016[EB/OL]. [2016-12-10]. .[9]高雪莲,杨慧霞,付中秋,等.专业学术期刊与学科发展相辅相成[J].编辑学报,2014,26(1):71~73.[10]陆海光.期刊的定位与期刊的发展[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7(2):81~83.[11]温晓平,马秋明,窦春蕊.中国顶尖科技期刊的学科分布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116~121.[12]张志强,王雪梅,段晓男.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现状与中国影响力分析[J].政策与管理研究,2016,31(4):477~486.[13]郭俊仓,何博雅.科技期刊发展与科学建设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9,10(4):256~258.[14]张学文.促进专业研究与学科成长:学术期刊及其编辑的功能——以教育学科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6):52~58.

文章来源:《地学前缘》 网址: http://www.dxqyzz.cn/qikandaodu/2020/0916/346.html



上一篇:打造地学合作新平台 ——2018中国—东盟地学
下一篇:地学数据库建设方法研究

地学前缘投稿 | 地学前缘编辑部| 地学前缘版面费 | 地学前缘论文发表 | 地学前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地学前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